close
《色戒》電影開始之前,在已經入座電影院的時候,都還完全不知道內容會是什麼,只知道會有王力宏和梁朝偉。
說是慕名而去的卻又不是,對粱朝偉、王力宏,或是那個看了之後過了幾天才由喜歡文學的友人那裡知道《色戒》的作者張愛玲,我都不甚熟悉。導演李安,那也是,經常把張藝謀和他搞混。
那天只是突如其來幾個人說了要不就去看《色戒》,然後就去了。
電影開始之後才知道,原來是我一直都很有興趣的上海故事。三四零年代,那個表面光鮮亮麗,背地裡暗潮洶湧時代的故事。或許是從看過了章君毅的《杜月笙傳》之後,我就對上海那個紙醉金迷的年代特別感興趣。
故事大約是這樣的,幾個大學生組成了話劇社,成功上演了宣揚愛國精神的話劇。話劇社長鄺裕民與社員都痛恨漢奸,在一次機緣巧合下,決定做一次行刺漢奸的行動。其中安排了話劇台柱王佳芝色誘漢奸易先生,然行刺可是如此簡單。其中經歷挫折,王佳芝甚至犧牲了貞潔。此計畫似乎不了了之,直到後來在上海又有了機會,然而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情義真假已經難以分辨。
電影開始,發現了時代背景是上海的紙醉金迷,湯唯的容貌直接給我適得其所的印象。這角色不該她又該誰?不說她的演技,只因為那張臉,一張似乎本來就是在那個時代的臉。
故事的中心圍繞著王佳芝,這個角色前後的人格轉戾點應該是當她和梁潤生發生關係之後。為了要使幾個學生想出來的暗殺行動進行順利,眾人於是認為王佳芝如果有多些男女之間的經驗,可以更好地去促成計畫的完成。
是種女性肉體的悲情嗎?似乎女性肉體成為一種類似貨品的東西。它是被利用的,是主體意識以外的力量在決定它身為貨物的這個狀態,它是被任由主體以外的意識在做交易的。
粱潤生進入房間之後把兩人之間的生澀和緊張傳遞給觀眾,觀眾都想笑,可是笑的同時又無法忽略此時粱潤生要與王佳芝發生關係的理由。然而,眾人為王佳芝的決定,將她的身體犧牲,也將她與鄺裕民之間的可能愈推愈遠。就當以為這些犧牲一定可以完成殺害易先生的計畫,易先生卻在此時,要離開香港。
是計畫功虧一簣,也是王佳芝的平白犧牲。
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在上海當鄺裕民找上她繼續行刺行動的時候,她會答應。都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,不去完成它,似乎那些犧牲就更沒有意義了。
易先生和鄺裕民在我眼中是一種對比。不是壞人與好人,不是背叛國家與為了國家。
鄺裕民是一個乍看之下懷有遠大抱負的青年,易先生乍看之下是個事業成功感情空虛的中年男子。前者空有一肚子抱負沒有作為,後者空有一身錢勢卻孤獨空虛。鄺裕民是否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朝王佳芝前進,易先生是否只為王佳芝年輕貌美為自己私慾而接近。
把王佳芝推向這種生活的鄺裕民,後來與王佳芝相處不差的易先生,好人還是壞人,究竟自己是個成功的人還是個失敗的孤獨者,他們,他們真的敢去思考嗎?或許是個人的身不由己,也是多重身分的困惑
易先生這個夾在民族意識之間的角色,王佳芝這個夾在組織之間的角色,這兩個角色,因為他們相同的無奈與不絕對的時空狀態,我想問,他們,都是自己嗎?究竟自己是麥太太還是王佳芝,她,她真的還記得嗎?一個人過著由自己親自打造出來的形象,到後來究竟哪一個是自己呢?
易先生對王佳芝親密關係的開始,他在她身上表現的暴力,是否也展示了他壓抑著的另一個自己?他原來不是這麼沉著,不是那麼溫文儒雅,他只是壓抑著。
《色戒》的色戒在哪裡?我問。難道是那個他們情色關係證明的戒指,難道是一個人要是戒色也就不會惹出問題來,還是易先生和王佳芝的關係就叫色戒?
如果張愛玲在最後寫著,原來易先生過了中年才遇上一個紅粉知己,那是因為他們之間說不明白的那種共同的灰色無奈,還是因為她的那句「快走」。
先看了電影才看了張愛玲版的我,似乎偏好李安的電影版《色戒》,或許是我不習慣張愛玲的文字,也或許是因為有了因為看電影先入為主的想法。
這個世界的黑與白真的存在媽?許多時候我更感覺到灰色地帶的廣大。Absolute是一種實際的存在嗎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